一套完整的反渗透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、反渗透主机、后处理系统和清洗系统。通常用来衡量反渗透/纳滤系统性能的指标有三:产水流量、产水品质(脱盐率)以及运行的稳定性。反渗透系统设计的目的就是按照所要求的产水量和产水品质,对给定的原水进行合理的设计,选择合适的膜元件,尽量降低系统的运行压力、提高系统的回收率,降低系统的污染速度,延长系统的清洗周期,降低清洗频率,延长膜的使用寿命,使系统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。
反渗透/纳滤系统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一些步骤:
o 获取设计水源的水质分析报告;
o 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案;
o选择合适的膜元件;
o 确定合适的膜通量和所需元件数;
o 确定合适的回收率和排列方式;
o校验并优化设计。
回收率及排列方式的确定
反渗透的段:指的是原水(或浓水)流经压力容器的次数。一般为了提高反渗透系统的回收
率,通常要把膜元件串联起来。一定数量的膜元件串联装在一个压力容器(膜壳)内,压力容器
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,给水/浓水流入第一个压力容器为第一段,第一段的给水/浓水在流入下一个压力容器为第二段。依此类推。
反渗透的级:指的是反渗透的产水透过膜元件的次数。由于不同的行业对水质的要求不一样,为了取得更高品质的产水,需要对反渗透的产水再用膜进行处理,称为多级反渗透。通常海水淡化处理时多采用两级反渗透。由于第二级反渗透的给水为第一级反渗透的产水,品质很好,极少会污染,浓水可以回流到前一级作为前一级反渗透的进水。
影响系统回收率的因素:
因素一:系统回收率的大小受到浓水中盐份含量的限制, 其浓缩后易析出而形成垢类污染。以下为使用了高效阻垢药剂后, 浓水中几类特别要引起注意的化合物相对其饱和浓度的限定范围
因素二: Beta 值(浓差极化因子)是决定回收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。在反渗透系统中任何一段的每 支膜件,其Beta值应小于1.13(双级反渗透的第二级除外)。
因素三:其它影响回收率的因素还有透过液质量和渗透压等。
反渗透系统设计的其他注意事项
1、为防止膜被硬的颗粒划破,设计上要采用可靠的不带反洗的5μm保安过滤器;
2、高压泵在启动和停止时会产水水锤现象,如直接作用在膜元件上,会造成膜件的破坏,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,如采用变频泵、软起动或在高压泵的出口装设电动慢开门等。
3、反渗透系统设计时应注意压力容器的两端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,便于安装和更换膜元件。
4、为防止望远镜现象的出现,设计时,给水的流量不能超过设计准则规定的数值,单支膜元件的压力降不得超过10psi,单个压力容器的的压降不得超过60psi。
5、反渗透膜元件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承受背压,在设计上必须考虑静背压问题,对CA膜元件任何时候产品水侧的压力都不能高于给水/浓水的压力,对复合膜元件静背压必须小于5psi。
6、在反渗透系统设计时,应考虑在每次系统启动和停运时对膜元件进行低压冲洗,冲洗水应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,最好采用RO产品水,同时考虑短期停运和长期停运保护。
7、反渗透清洗系统的设计应注意各段分别请洗,清洗的方向应与运行的方向相同,不可以反向清洗。
8、为使反渗透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,应设置必要的仪表对系统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。一般需要装设的表计有温度表、压力表、流量表、pH 表、电导率表、氧化还原电位(ORP)表等。各仪表的 位置和作用见下表。
仪表名称 |
安装位置 |
备注 |
温度表 |
给水 |
温度过高会损坏膜元件,应设置超温报警、超温水自动排放和停运保护 |
压力表 |
给水,一段出水,产水,浓水,5UM过滤器进出口 |
用于计算每一段的压差,并可对产水量和脱盐率进行标准化,监测、报警、停泵 |
流量表 |
产水流量,浓水流量 |
每段要单独设置 |
电导率表 |
给水,产水 |
可估算出RO的脱盐率 |
PH表 |
给水 |
判断结垢倾向以及对反渗透膜维持最佳的PH值 |
氧化还原电位表 |
给水 |
测量经加亚硫酸氢钠消除余氯后的给水,判断还原剂的添加量是否足够 |
相关搜索:反渗透设备的维修 反渗透RO纯水机的安装方法 二级反渗透水处理设备装置超纯化后处理系统
本文网址: http://zyn-group.com/dgweb_content-470808.html
*版权所有*,转载请注明出处,并以链接形式链接网址 :zyn-group.com
服务热线
服务热线
关注微信
手机站